在中国古典诗词中,“却看妻子愁何在”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。这一句诗中的“妻子”一词,若仅从字面意义理解,很容易产生误解。因此,本文将深入探讨此句诗的内涵,并详细解析“妻子”在此处的独特含义。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。公元763年,安史之乱平定,唐王朝重新控制了河南和河北地区。作为一位深具家国情怀的诗人,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,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之情的作品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,以及对个人家庭生活的美好展望。
回到诗句本身,“却看妻子愁何在”中的“妻子”,并非现代汉语中常见的“丈夫的妻子”之意,而是指“妻子和孩子”。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,例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经典著作中都曾使用过类似表达。因此,在这里,“妻子”实际上涵盖了家庭中的所有成员,包括妻子和子女。
进一步分析,这句诗通过“却看妻子愁何在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。战争结束,社会安定下来之后,人们不再为生活中的种种忧虑而烦恼,尤其是那些因战乱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家庭,终于能够重归平静与幸福。杜甫借助这一场景,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,也寄托了对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期盼。
此外,“却看”二字也值得推敲。“却”在这里表示转折,意味着诗人原本以为自己会继续沉浸在忧愁之中,但当得知捷报传来时,他惊喜交加,发现连身边的家人也变得无忧无虑了。这种由悲转喜的情绪转变,正是杜甫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综上所述,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中的“却看妻子愁何在”一句,通过对“妻子”这一词语的巧妙运用,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。同时,这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——他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,用诗歌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感受。通过细细品味这句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,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社会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