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清月近人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宿建德江》。这句诗意境优美,描绘了夜色中江水清澈、明月映照在水面,仿佛与人亲近的画面。然而,许多人只知道“江清月近人”,却不知其前一句是什么,更不了解整首诗的背景与含义。
那么,“江清月近人”的上一句到底是什么呢?答案是——“野旷天低树”。
整首诗如下:
《宿建德江》
移舟泊烟渚,
日暮客愁新。
野旷天低树,
江清月近人。
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晚停船在建德江边,看到远处的田野空旷,天空低垂,树木仿佛被压得更低;而江水清澈,月亮倒映在水中,似乎离人很近。诗人借景抒情,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。
“野旷天低树”描绘的是广阔的原野和低垂的天空,给人一种开阔而略显空旷的感觉,为后文“江清月近人”的静谧画面做了铺垫。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,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。
从文学角度来看,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不仅对仗工整,而且意境深远。前者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,后者则带来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感。这种对比与融合,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。
此外,这句诗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。月亮本是遥远的天体,但在这首诗中,它仿佛贴近人间,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。这也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“情景交融”的艺术手法。
总结来说,“江清月近人”的上一句是“野旷天低树”,两句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精华部分,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。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审美意义上,这首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